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

從家族排列談身體療癒

案主來約另一次個案的時候,順道提起前兩次個案後的變化。

藉由這個例子,我想聊一聊我對於家族排列運用在健康問題上的一些看法。

基本上,人類的身體是有自癒能力的,這個自癒能力如果搭配了適當的醫療措施,那麼應該會加強身體復原的能力以及康復的速度。

可是,如果在我們的潛意識或是靈魂層面,有一個相反的作用力在運作著,那麼這個自癒能力就會受到壓制,而外來的醫療措施也會找不到施力點,而難以發揮完全的效果。

也就是說,外來的醫療措施仍然必須建立在「自癒能力可以正向運作」的這個基礎上。

換句話說,如果這個身體自己不想要康復,那麼醫療行為就很難發揮它應有的效果。

那麼,身體為什麼會不想要康復呢?


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: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,潛藏著一個不想要康復的信念。因此從事心理治療的人,會設法幫助案主看到這個信念,並且協助案主放掉或改變那個信念。

有時候,那是有效的。但是如果那不僅是一個「不想要康復的信念」,而是一股「存在於家族之中的,一直無法化解開來的情感與糾結」呢?那麼改變信念就不會有實際的效果。

這個未了的情結,存在於我們家族的集體潛意識之中,有時候它是「無處表達的憤怒」、有時候它是「無法面對的傷痛」、有時候它是「無法接受的挫敗」、有時候它是「無法坦誠的罪惡」......這些糾結可能發生在我們的父母、祖父母,甚至是三代以前的家族成員身上。案主本人可能聽都沒聽過,但是透過家族系統排列,這些糾結、糾葛,卻有機會被揭露出來,並且在排列中看到解決之道。

很奇妙的,一但解決之道在排列中出現了,案主的潛意識會開始發生變化。最明顯的現象是,在排列結束時,案主的身體就跟著放鬆下來了。

那個必須跟隨家族前人「共感」的意識狀態被放下了,因為家族前人的糾結、糾葛已經在排列過程放下了,所以再也沒有讓自己的心理或身體產生「共感」的必要性。案主可以回到自己的位置做自己,讓自己的身體接受醫療,讓自癒能力正向運作。

然後,在排列過後,我們就會看到,案主可能開始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,或是原來的治療方式居然開始發生作用了。

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。每次有案主跟我回報自己的康復狀態時,我還是都會覺得驚奇。

順道一提,有些人會認為家族排列只要做一次就好,這可能跟人們把家族排列看成一種「議題性」的療法有關。例如,有人會跟我說:「這個議題我做過了,我不知道還要排什麼?」案主會認為「父母的議題我排列過了,我不知道還要排什麼才能解決我的狀況」。

但是,家族排列並不是根據「議題」來做排列的,而是根據你的人生碰上了什麼「你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對或處理的狀況」來做排列的,換個說法就是:「現在有什麼事情困擾著你」。例如,你身體哪裡不舒服,或是關係上出了什麼問題?你不用自己設想是因為父親的議題或是母親的議題,你只需要覺察到你在哪裡過不去了,就夠了。從排列中,自然會看到問題的根源是什麼。

所以,有些人可能會為身體做很多次的排列,而每一次排列都會看到來自不同層面的影響或糾葛,當這些糾葛一件一件的被放下了,案主的自癒能力就會越來越好,而醫生的幫助就能產生應有的作用,因為干預自癒能力運作的反作用力被解除了。

至於案主為什麼要跟家族前人的命運共感來折磨自己呢,聽起來很傻不是?這是一個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的事情。

海寧格用「良知」和「忠誠」來解釋孩子的潛意識會想要跟隨家族前人的現象,一般來說,這已足以反映出大部分的案例中所發生的情況。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找書來看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